? ? ? 廣西民族博物館古人類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于2019年11月14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由廣西民族博物館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在距今190萬年的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遺傳信息,并確認了這個早已絕滅的物種與亞洲猩猩存在密切的演化關系。這是在亞熱帶地區的化石中,首次提取年代如此古老的蛋白質證據。
? ? ? 巨猿是生活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已經發現的化石證據顯示,他們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如廣西、海南、貴州、重慶和湖北,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17化石地點,其中絕大部分在廣西西南部地區。巨猿在200萬年前出現,大約30萬年前絕滅。巨猿擁有巨大的牙齒和下頜,是人類2-3倍,古人類學家據此推測他們的身高超過2米,體重超過300公斤。
? ? ? 巨猿化石最早發現于1935年,荷蘭古生物學家孔尼華(von Koenigswald)在香港的中藥鋪,從來自華南地區的化石中辨認出3顆巨大的靈長類牙齒,并將它命名為步氏巨猿。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古生物學家首次在廣西找到巨猿化石的確切產地。特別是近20年來,中國古人類學家先后在廣西百色盆地邊緣和崇左地區的洞穴堆積物中,又先后發現了大量不同時期的巨猿化石,初步弄清了巨猿在中國南方出現和絕滅的時間。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探索和研究中,古人類學家基本確認了巨猿是人類演化系統中的一個旁支。
? ? ? 但是,有關巨猿起源和演化的科學問題,長期困擾著學術界,比如巨猿在2000多萬年以來的眾多大型猿類中,與哪些物種的親緣關系最密切?巨猿在演化的進程中,何時分離出來并獨立演化?
? ? ? 2018年5月,我館王偉研究員和廖衛博士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化基因組實驗室合作,對出自廣西田東縣布兵村吹風洞的一枚巨猿牙齒化石進行遺傳物質提取和測序。采用古代蛋白質測序技術,研究人員從190萬年前的巨猿牙齒中成功獲取了遺傳信息。這是科學家首次從來自亞熱帶地區如此古老的化石中,成功提取遺傳信息。研究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巨猿——曾經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大的靈長類動物——與現在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亞洲猩猩,具有最為密切的親緣關系;巨猿大約在1200萬年前從猩猩的家族中分離出來,并獨立演化。
? ? ? 論文共同作者,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廖衛博士介紹,蛋白質組是從一枚巨猿牙齒化石里提取的。這顆牙齒化石出自廣西田東縣的吹風洞。吹風洞是一個離地面很高的山洞,洞口距離地面約77米,洞穴深度約19米。2008年,我館研究團隊對這個洞穴進行了系統發掘,發現了90多顆巨猿牙齒化石。與這些巨猿化石一起發現的還有其它許多早已絕滅了的古老物種,比如先東方劍齒象、乳齒象、小種大熊貓、云南馬等,指示這個動物群的年代在早更新世早期,進一步直接年代測定結果為距今193萬年。
? ? ? 論文的通訊作者,我館王偉研究員認為:這一發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探索早期人類起源和演化的過程中,古人類學家長期被早期人類和猿類的演化關系所困擾。遺傳學方法的引入無疑將使這一情況得到大大改觀。保存在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前化石中的遺傳物質,如古DNA和古蛋白質,記錄了早期物種演化的密碼。這個發現為我們了解早期人類的起源、演化和擴散,打開了一扇窗戶。化石中的古蛋白質相對于古DNA更容易保存,使得我們有可能將這一方法運用到更多絕滅物種的研究中去,使得我們對發生地質歷史時期的演化事件的認知更為豐富和完整。
? ? ? 論文的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的Enrico Cappellini教授說,“通過對200萬年前牙釉質中提取的蛋白質進行測序,我們可以自信地重建動物物種之間的進化關系,這些動物物種滅絕的時間太久遠,以至于它們的DNA無法保存到現在。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甚至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紅毛猩猩和巨猿的譜系是在大約1200萬年前分化的。”“此前,科學家們試圖找出與巨猿最相似的生物,但他們只能將化石的形狀與現存類人猿的骨骼參考材料進行比較。”古DNA分析是不可能的,因為巨猿在大約30萬年前就滅絕了,而在這個地理區域,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超過1萬年前的DNA。因此,我們決定對牙釉質蛋白進行排序,以重建其與現存類人猿的進化關系。”
供稿人:王偉
|
|
|||||||||||||
![]()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993號 |
桂ICP備10001057號-2 總瀏覽量:11871590 |